吴碧霞:练声不简单,声音从气息来,气息从情感来,情感从文化来!
2020-03-23 来自: 苏州悦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98
如今的吴碧霞,坦言自己的状态更“松弛”,而中西兼修,则是她始终强调的一个话题。
▼吴碧霞上课视频
吴碧霞——练声不是简单的声音问题,而是文化问题
问:具体到教学中,你怎么理解和践行中西兼修?
吴碧霞:目前的音乐学院如何教大一、大二(入门阶段)的学生练声?这不是简单的声音问题,而是文化问题。演唱讲究气息,气从哪里来?从情感来。情感从哪里来?从文化来。有了文化,就有了底。有了依托的情感,气息就是充沛的,这个气息迸发出来的声音,也就是有张力的。
所以我认为,能够中西兼修、自由转换的前提,是我们的脚要落在实地。万变不离其宗,我不管怎么唱都是吴碧霞,永远带着我的个人情感、气质和偏好。我唱《弄臣》和《红楼梦》,为什么会有不同?这个不同不是我进行了简单的声音的调整,而是进行调整,就是对于不同文化的认知、对于情感的把控。
现在大一、大二的孩子,一方面要做技术的准备,也就是说将自己当成乐器来训练自己的身体,这是体育课,不牵扯情感和文化的内涵。但是作为一个乐器的演奏者,又要对自己进行把控,如何把控?就必须有文化的调动。从这两方面来训练才是得当的。
练声的方式不能离开技术的训练,同时文化修养的提升也很重要。我感觉我们孩子的文化根基还是太薄弱了,原因还是他们小时候接触的面太少、太偏颇了。
问:中国在歌剧艺术上,和外国相比,差距在哪里?
吴碧霞:歌剧艺术本来就是外来的,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我们借鉴而来。
差距方面,我直观的感受是在创作理念方面。我们的制作能力还比较弱,虽然创作了一些歌剧作品,但都是穿着中国衣服,内核仍是外国的。
我们思考洋为中用,到底用什么是个关键的问题,我觉得我们应该创作母语文化的歌剧作品。欣赏西方歌剧,首先的困难就是语言。歌剧首先在于歌,但要体会更深层次的感动,则需要语言文化的背景。
问:被誉为“中西合璧的夜莺”,你觉得中西兼修是一个大的趋势吗?
吴碧霞:我觉得是。现在的资讯很发达,对于外部的文化了解得更多,就必然进行融合,其实中国的文化历史就不是封闭的,汉文化博大精深,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开放性。但是,在开放、融汇过程中,要将传统坚持下来,并且和外部文化一起进步,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责任。
问:当母亲后,在演唱方面有什么改变吗?
吴碧霞:我自己感觉不明显,但是外人会觉得有变化。前不久,我和二胡演奏家宋飞一起演出,她在后台听我演唱,然后告诉我:你变了,比以前更松弛了。
是的,当母亲后,我的心态、整体都发生了变化。松弛对我们歌唱家而言是很好的一个状态。现在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,可能分心的事情就比较多,不像过去作为学生、演员那么简单。但丰富有丰富的美、单纯有单纯的美。